基本知识 返回首页

结构性通货膨胀的含义与主要论点

2015-11-05 13:37:54

结构性通货膨胀有三层含义:

1、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2、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因为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的现象。

3、是指由于一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在整体经济中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但却有相同的货币工资增长率。

当劳动生产增长率较高的部门货币工资增长时,就给劳动生产增长率较低的部门形成了一种增加工资成本的压力。由于各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率是一样的,尽管这些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较低,在成本加成的定价规则下,这一现象必然使整个经济产生一种由工资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这一理论实际上是对前两种理论的修改与综合。

结构性通货膨胀通常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一个国家中一些经济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比另一些经济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得快。

2、一个国家中,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的开放经济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比与世界市场没有直接联系的封闭经济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得快。

3、一个国家中各部门的产品供求关系不同,也会造成通货膨胀的发生。

结构性通货膨胀论的主要论点是:

1、服务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慢于工业部门。

2、两大部门的名义工资增长率将趋向一致,而货币工资增长率则首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增长较快的部门,即服务性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率要向工业部门的“看齐”。

3、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大多数产品的价格是实行“成本加成定价”制(即在上涨的工资成本之上相应地加上固定的利润来确定价格水平),因而随着两大部门的货币工资的一致增长,物价水平就相应地成比例上涨。

4、就服务性部门的产品来说,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而收入弹性较高,因而由于工资成本的上升,也势必产生物价的普遍上涨。

5、价格和货币工资都具有难往下降落这样一种刚性。

沉淀15载 未来更精彩

炒黄金 0元开户 送$30000赠金

免费开户注册
立领$30000赠金
1

客服